[评论]互联网金融诈骗该如何防范?

时间:2014年08月19日来源:金周刊

        互联网理财从各种互联网产品中突围而出,成为行业焦点。各大互联网公司纷纷推出互联网理财产品,收益率节节攀升。

  如今,网络理财已融入百姓生活,越来越多的投资者爱上了这种足不出户、动动手指就能完成的理财方式。然而,在此次互联网金融大潮中,除了互联网公司的正规理财产品,许多打着理财旗号的网络诈骗也卷土重来,利用钓鱼网站卖理财产品成为诈骗新手段,网络投资理财诈骗也成为互联网金融的重灾区。

  互联网金融在给投资者带来便捷与利益的同时,也潜藏着各种投资陷阱。如何识别并防范风险,作为投资者,我们该怎么做?

  互联网金融上3·15黑榜

  网络投资理财诈骗金额最高

  以高收益率为诱饵,最后让投资者的钱血本无归,央视3·15晚会曝光了中国互联网最大金融理财诈骗案。该案涉及金额超过100亿元,受骗人数超过两万人,金融理财欺诈再度引发公众关注。

  据报道,此次中国互联网最大金融理财诈骗案,案件所涉及到的金玉恒通公司,是一家号称总公司在英国、分公司在香港的“保本分红型”理财公司。20128月,该公司现身网络,随后凭借在各大视频网站、理财论坛大打广告,并许以高达45%的收益率,迅速成为很多投资者中意的对象,短短的一年时间,其获得资金就达100亿以上。报道称,受害人刘女士第一次投了168万,一个月后就能挣到58万,这样利滚利很快就能把本挣回来,心动的刘女士借了168万元高利贷用于投资。悲剧的是,自201393日,金玉恒通的官方网站关闭,就再无任何消息,不要说先前承诺的45%的分红,就连刘女士的168万本金也不见了踪影。所有投资者中数额最大的被骗金额高达8400万元。

  实际上,类似于金玉恒通类的理财诈骗案例,在近几年并不少见。网友“善良的小蚂蚱”这样向记者描述她的被骗经历:201311月底,我看到一家互联网理财公司承诺每7天分一次红,于是投资5000元给该公司,201312月初,该公司突然要求向其账户中至少充值两万元,不然账户会被永久冻结。我根据当时的合同要求撤资,但一直未被受理。几天后,该公司网站就无法进入了,此前投入的5000元资金打了水漂。

  年初发布的《2013-2014中国互联网安全研究报告》显示,2013年每天新增钓鱼网站6400个,每天有接近600万网民会访问此类钓鱼网站。据相关网络安全数据,2013年百度安全中心共截获新增金融投资类钓鱼网站8.6万个,较2012年增长45%360安全中心发布的《2013年网络投资理财诈骗现状及防范措施报告》数据也显示,2012年该中心共截获新增金融投资类钓鱼网站4.5万个,而截至2013年第3季度,已截获的新增金融投资类钓鱼网站就有6.4万个,其中网上投资理财欺诈造成的个体损失最为严重。

  理财便捷收益高企却也暗藏风险

  互联网金融行骗花招频出

  现在,互联网金融产品被炒得火热,而以“宝宝们”为首的互联网理财产品因其低门槛、便捷性、高流动性深得大众青睐。在互联网金融产品逐渐成为人们投资理财重要渠道的同时,越来越多不法分子也盯上了互联网金融这一新概念,诈骗花样层出不穷。

  如今,互联网金融产品良莠不齐,各种金融诈骗陷阱更是如潮水般席来,目前常见的互联网金融行骗花招又有哪些呢?

  金融类钓鱼网站

  传统的金融类钓鱼网站主要是通过仿冒真实网站的地址或者页面内容的方式来欺骗受害者转款,由于仿冒程度高,用户如果不仔细辨认很难发现。也有的是在金融机构销售理财、基金产品等交易数额较大的平台上植入木马,通过盗取第三方账号与买家进行交易,骗取买家资金。

  理财产品低风险高收益陷阱

  最为常见的是通过“高收益、低风险”这类理财产品吸引投资者眼球。面对手中有闲钱又急于投资的投资者,打出年化收益率远远高于银行存款利率甚至银行理财产品利率、且超低风险的旗号,即可吸引一大批投资者投资购买。但事实上,很多都是投资陷阱,这就需要投资者做好前期功课,深入了解。

  二维码钓鱼网站

  扫一扫二维码进行支付的方式已经越来越普遍,但与此同时,二维码渐渐成为新兴的金融欺诈工具。随处可见的二维码,催生了“扫码一族”,但拿手机“扫一扫”之后,你得到的可能是促销折扣,也可能落入了各种骗局。

  与传统钓鱼网站相比,二维码钓鱼网站在手法上更容易让用户上钩。用户只要扫描二维码,在不能验证网址和网站真实性的情况下,极易落入不法分子的圈套。另外,随着二维码的使用越来越普遍,各种商品的外包装、宣传都能成为不法分子利用的平台,有时候让用户防不胜防。

  非法集资陷阱

  一般而言,这类非法集资的诈骗行为都是穿着合法担保公司的外衣,以创业投资为名义,举办理财讲座,并号称有高额回报,然后通过各种途径大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投资者一旦上当,不仅当时承诺的高额回报打水漂,连本金也无法收回,损失都比较大。因为披着看似合法的外衣,很多都有正规的工商执照,所以一般投资者很可能认为是真实可靠的,因而上当受骗。

  如何识别互联网金融诈骗?

  网络理财慎对高额回报承诺

  随着互联网金融大热,与之相关的各种假冒投资理财网站增长迅猛。从目前来看,这些理财类钓鱼网站主要类型包括:小额贷款办理、信用卡办理、投资理财诈骗等,其中投资理财类钓鱼是目前单笔诈骗金额最高的钓鱼类型。

  骗子以办理高额度信用卡为诱饵,欺骗网民和自己联系办信用卡。在拿到真实个人信息之后,骗子再要求受害者先办理一张储蓄卡,并将这张卡与骗子的手机号相关联,然后以检查支付能力为借口欺骗受害者向储蓄卡存钱,再迅速利用手机网银或手机支付宝将受害者资金转出——这类与投资理财有关的诈骗很常见。目前,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网络理财诈骗日益增多。一部分网民有网络理财的需求,骗子便借高收益的承诺来吸引网民,待网民将大笔资金转入,骗子就会一去无踪。网上绝大多数虚假投资理财陷阱均以高额返利吸引投资者,许诺“天天返利、保本保收益”,而一旦“吸金”成功,骗子就会就会立即关站消失,追讨损失十分困难。

  互联网金融除了带来理财的便利以外,也存在着违约、诈骗行为,投资者应如何规避风险,识别网络理财骗局?“天下没有掉馅饼的事。”交通银行理财经理李沁书称,投资者需要以理性的投资思路作为出发点,那些宣称“天天分红”、“保本保收益”的理财产品和网站项目大多都是骗子,还是少理为妙,而且,在进入网站进行投资理财操作前,应认证网站是否合法、安全。

  采访多家商业银行理财经理均表示,为有效防止理财受骗,投资者在购买网络理财产品时,应寻找正规渠道,要看该公司是否是正规的理财公司。更重要的是,网络理财要慎对高额回报承诺,摒弃各种高息的诱惑,“投资者时刻都要保持平和心态,对于过高收益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必须要保持警惕,这是最为关键的。”

  此外,中国银行理财经理王银也提醒,在投资时,不要盲目跟风,如果不谨慎考虑就直接投资,可能会对自身财产造成损失。因为涉及网络安全,投资者应定期对电脑进行杀毒。如果下定决心购买网络理财产品,也要合理选择限额、限期,她认为,网上理财单品额度最好不要超过10万元,时间一般在半年以内最为合适。